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:刷到一条‘鼻基底填充后颜值开挂’的笔记,立刻焦虑地对着镜子按压鼻翼两侧;收到‘法令纹显老’的医美广告,马上下单玻尿酸套餐?但你可曾想过——为何明明‘调整’了所有‘缺陷’,却仍觉得自己‘丑到无法见人’?过度整形背后,藏着怎样一个将‘容貌焦虑’转化为‘心理创伤’的隐形加工厂?
过度整形“后遗症”:容貌焦虑演变为心理危机的过程
一、容貌焦虑的形成
1、自我认知偏差
人们对自己外貌的主观评价和客观的外在形象存在差异,过度关注自认为的外表缺陷,严重时会表现出强迫性行为,比如反复通过镜子检查自己、询问他人自身形象、过度修饰自己等。即便通过整形改善了某些外貌问题,也可能因这种自我认知偏差,依然觉得自己不够完美,持续处于容貌焦虑中。
2、社会单一审美影响
社交媒体建构了单一审美场域,大众媒体上众多明星和博主频繁晒出的“漂亮脸蛋”和“姣好身材”被认为是“已确立的美丽标准”,从单一的个人审美变成集体共识,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个体的审美观。这种与个体真实形象存在“差距”的标志性形象会引发青少年的外貌焦虑。医美行业和整形机构刻意营销也加剧了这种单一审美观念的传播,让人们陷入消费主义的“美丽陷阱”。
3、社会评价压力
在视觉时代,网络上获取一个人的外表信息变得尤为方便,导致大家把对他人的认知重心都放在了容貌上。比如在婚恋交友网站上,许多人认为一张好看的脸就是“通行证”;即将求职的人,认为好看的容貌是找工作的“敲门砖”。这种社会评价压力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容貌,容易产生容貌焦虑。
4、从容貌焦虑到过度整形
当容貌焦虑达到一定程度,人们可能会选择通过整形来改善自己的外貌,以缓解焦虑情绪。近年来,单纯以变美为目的而进行整形的人越来越多,整形科医生接诊的此类患者几乎占了80%,且其中90%的人长相正常,有些甚至符合传统审美标准中的“面容姣好”,根本不需要整容。
5、焦虑症主要症状-焦虑
怎么才能治疗焦虑症又称焦虑障碍,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,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.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,情绪...
二、过度整形引发心理危机
1、形成躯体变形障碍症
反复整容是躯体变形障碍症诱发的主要行为之一。患者明明已经很好看,却坚持认为自己“丑到无法见人”,不仅反复整容,还会自伤自残、社交恐惧,甚至想要自杀。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《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(第五版)》中指出,在世界范围内的整容手术病人中,躯体变形障碍症的患病率为3% - 16%。该疾病被划分至强迫症序列,有明确的诊断标准,如认为自身外貌有严重瑕疵,但实际上这个瑕疵很微小甚至观察不到;过度关注外貌,出现反复照镜子、过度修饰、寻求肯定等行为;因不满外貌而感到痛苦,导致社交、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等。
2、心理期望落差
整形前人们往往对整形效果抱有过高的期望,认为整完容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,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爱。然而,整形后可能由于实际效果未达到预期,或者即使外貌有所改善,但依然没有改变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其他问题,从而产生心理落差,加重焦虑和抑郁情绪,进一步演变为心理危机。
3、身体与心理的双重伤害
过度整形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,还会影响心理健康。多次手术带来的身体疼痛和恢复过程中的不适,会让患者承受身体上的痛苦。同时,手术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,会让患者长期处于担忧和恐惧之中,增加心理负担,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。
免责说明: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。